法界佛教总会‧DRBA Logo

高僧传─百日禅系列(二)

化老和尚开示于1970年11月15日~1971年4月14日
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

道安法师

 东晋‧长安五级寺

◎宣化上人19701227日、28日讲于美国佛教讲堂

道安法师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位高僧,在中国佛教里头,他的功德是很大的。他的徒弟有很多开悟的,很多都有道德的。  

今天我介绍一位从来没有过的一位高僧,是晋朝时代的,俗家姓卫。他是谁呢?就是道安法师。他住在常山扶柳这地方。他生来就很不幸,父亲和母亲很早都死了,由他舅舅的儿子来把他养大的;他舅舅的儿子姓孔。他到七岁时就读书,他读书啊,读两遍就可以背得出来,完全都记得,所以读书读得非常快。在这个乡村的人,都认为这小孩子是特别有天聪,特别聪明。

他年十二岁的时候,就出家了。出家,他更加聪明,比以前更聪明。可是,人没有十全十美的,事情,你这样好,那样就不好;那样好,这样又不好。他有不好的地方呢?相貌特别丑陋,不好看。那个面上的皮肤啊,就和现在黑人似的。所以以后一般的出家人都叫他“漆道人”,就是黑得像油漆那样子。那么他很丑陋的,就令人很不注意他,谁一看见这个人,就很讨厌,这么丑陋!没有一个女人欢喜他,因为他太丑陋了,女人一看他,就赶快把头转过去。这样子也有他的好处,修行就没有女人来磨他了。不用去讨厌女人,这个女人也不接近他,所以他就很容易用功修行。

就因为相貌生得很丑陋,不单女人不欢喜他,连他自己的师父也不欢喜他,一天到晚不愿意见这位徒弟。那么他干呢?就到田里去种田,作苦工;或者作个驱乌沙弥,就是赶乌鸦的沙弥;或者到田里去耕田,尽作苦工。这么样子,一作作了好几年,最低限度也作了三年。他最勤力,不懒惰。譬如我们三点钟起来,他两点半就起来;晚上十二点钟睡觉,他要十二点半才睡。总而言之,早起在人前,睡在人后,作沙弥不是那么容易的。所以果护想作沙弥,就要先起在人前面起,睡在人后面睡,那才行呢!虽然他那么勤劳,也不怨人,也不说:“你看,你们都这么懒惰,就我一个人作工,这太不平等了,出家太不公平了!”没有这话说。他总是一天比一天勤,总也不懒惰。他也吃斋,也守戒,斋戒都守得非常圆满。

在五年之后,就对他师父说了;拜师父拜了五年,才和师父说第一句话,你看!不是像你们这一些,今天来一个question(问题),明天也来一个问题,来一个problem,总有问题来问。这位丑沙弥,不敢去和师父讲话,所以和师父讲第一句话,讲的呢?轻声细语说:“师父!我应该看一部经呢?”他师父听他想要看经,也没有和他讲话,就拿一部《辩意经》给他,这一部经有五千句话那么多。他把这部经带到身上,恭恭敬敬地放在身前边这个地方,带到田里就作工。因为人作苦工是这样子:譬如作两个钟头,要休息半个钟头,再开始作。

那么他带著这一部《辩意经》到田里去,一边作工,休息的时候他来看。等晚间就把经还给师父,又和他师父要第二部。他师父说:“我今天给你这一部经还没看完呢,怎么可以看第二部呢?”他就说:“我已经都能背得出来了。”他师父心里头就,“岂有此理!你一天就把这部经都可以背得出来?简直是打妄语!”不过,也不愿意理这个徒弟,也不同他讲那么多。于是乎就给他又找了一部经,找一部经呢?叫《成具光明经》,有一万言那么多,就给他了。

他又到田里去作工,也是在休息的时候就念经,到晚间又把这部经还给他师父了。他师父说:“你又看完了吗?”“师父,我看完了,我可以背得出来。”他师父说:“真的?我不相信!来,我考验考验你,你把本子给我。”他师父拿著本子,不叫他看著字,把字掩起来自己偷著看,说:“你背啦!”他就从头开始背,背到终了,一个字也不错。

这回他师父可就太奇怪了,“喔,这位丑徒弟,这么样子聪明,这么样子不得了!”于是乎就叫他读书,不叫他作苦工了;叫他看经,学习佛法。道安法师得到这么一个好机会来学习经典,所以把大乘、小乘、经律论三藏都通达无碍。通达这个经藏,就智慧如海,辩才无碍,到处弘扬佛法,教化众生。那么在年轻的时候,他学习佛法;等到二十岁的时候,就讲经说法。

以后,他就去亲近佛图澄法师。佛图澄法师是位证果的圣人,有很大的神通。一见到他,就特别高兴,说:“你可来了,我等你很久了,你才来!”那么由这一句话“我等你很久了”,就证明道安法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。他和佛图澄法师两个人谈话谈得津津有味,从早晨谈到晚间没有间断;也没有吃饭,也没有喝水,都没有。当时佛图澄法师的徒弟就都生了嫉妒心,对他师父讲:“这么一个丑陋的和尚,你同他讲呢?”佛图澄法师说:“这一位丑陋的和尚啊,你们可是比不了他,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哪!”佛图澄法师有几百个比丘、比丘尼在这儿亲近他。虽然这样讲了,看师父对他这么好,大家还是有一种不满意的妒忌心。所以修行为不证果、不开悟呢?就因为有妒忌心,要没有妒忌心就离开悟、证果不远了。

有的时候佛图澄法师讲经说法,就叫道安法师来给复小座。叫“复小座”呢?就是do the lecture(讲法)。这 do the lecture,道安法师辩才无碍,这一些个人都不佩服他,但是还没有法子他。为不佩服他?新来的讲得这么好!以前跟著佛图澄法师十几年的那些个学生,都没有他这么好的辩才,但是都要和他辩,辩不过他,也要强辩。常常是这样来为法辩论,但是一辩论就输给道安法师了,所以叫“漆道人,惊四邻”。这个四邻,就是四周,邻是邻居,make neighborhood all surprised(惊动四邻)。

道安法师的相貌虽然丑陋,但是他的心性非常美丽。所以当时一些个作官的人,就都皈依他;一些个有学问的文人,也都皈依他。因为他的学问好、智慧也大,所以这一般有名的人士就来亲近他、供养他,各处请他去讲经说法。这一个节度使请他去讲经,(节度使就是作官的,好像作省长的),那一个节度使也请他去讲经。当时他没有一天閒著的时候,每一天每一天都是讲经说法。亲近他这一些个门人、弟子,无论到地方,都在五百名以上,所以他这个名声就没有人不知道。

当时有一个隐士,就是“隐居以求其志,行意以达其道”,也不贪,也不求的这么一个人,他也是研究佛法的。叫呢?叫习凿齿。但是他不是一个牙医,不过叫这么一个名字。他来见道安法师,道安法师说:“你贵姓啊?”

“你还不知道我?四海习凿齿!”就是表示人都知道他四海习凿齿,你还问我!

“哦,你是四海习凿齿,你知道我是谁吗?”

“你是道安法师。”

“我是弥天释道安!”

弥天就是满天。他是个四海,我是个弥天,弥天正遮盖著四海了。所以当时一般人认为这是一个最好、最有名的问答 famous question and answer。

道安法师各处去讲经说法,翻译经典,其时正逢鸠摩罗什法师这个时候。鸠摩罗什法师在印度,就知道中国有这么一位弥天释道安,他就说这一定是圣人,所以就在龟兹、罽宾那一带,每一天都向道安法师顶礼九叩首。他希望到中国来见一见释道安,但是没到中国以前释道安已经往生了。

道安法师在往生之前,有过这么一段事——他告诉当时一位隐士,这位隐士叫王嘉,常常来见道安法师。等道安法师将要圆寂的时候,王嘉又来了,他就对王嘉说:“喂,我们两个应该走囉,我们两个应该不在这儿啦!”王嘉说:“喔,要走吗?要走你先走;我还有一点小小的债务没有还清,等我把债务还清,我才走。”债,就譬如借人钱没还这叫债。你杀人的命没有还,这也叫债。说完了不久,道安法师就结上双跏趺坐走了。

又过一个时期,姚苌去伐长安,打符登,在那个地方就把王嘉给捉住,叫王嘉跟著他,去帮他。这个时候,姚苌和苻登相持不下,就问王嘉:“我能不能得到苻登? ”王嘉说:“略得。”姚苌很生气,说:“能就说能,有略得的! ”就把王嘉杀了。杀了王嘉,在他死的同一天,就有人看见王嘉在另外一个地方走路。那么他所说有一点小债务,就是他要等著来还这个果报(注1)。

所以在古来人哪,看生死的问题,“有轻于鸿毛,有重于泰山”。“轻于鸿毛”,好像一根雁毛那么轻;有“重于泰山”,重要的时候,好像泰山那么重。王嘉虽然是个居士,可是他也明白自己的宿命,要去认账,要去消除这种的宿债。

所以在佛教里头,一切的事情都是讲“因果”,都有前因后果。讲这个业,就是“起惑、造业、受报”。怎么起惑呢?起惑就是那无明,惑就是个无明。因为你不明,没有智慧无明了,所以就造出种种不正当的恶业。造业了,就要受果报,所以叫起惑、造业、受报,这是连带关係。你要是怕受报,就不造业;你若想不造业,就要常常用你般若的智慧,不用你那个无明。

头先果护说有佛法的问题,我以为不是怎么大的一个问题呢!以后我问他是问题,他又说是小问题。小问题说出来,又没有问题了。小问题呢?他就说找他这desire(欲)的根,没有根,找不著,没有;没有,但是一不找了,它不知道从地方又跑出来了。

从地方呢?现在我答覆你,就是从你那个无明。你那个无明若破了,这些个desire就都没有了,这些个问题也都停止了。所以你若想明白这个问题,先破你的无明,把你无明打破了。无明是?就是你那个黑漆桶,你把黑漆桶给打破了,就破无明,见法性了。见法性,你就是常常在大光明藏里头了。你常常在大光明藏里头,那个desire想进也进不来,想出也出不去了,它根本就没有了。

我再给你们讲一讲出家人何以姓释?本来以前,在中国的出家人都跟著师父姓,师父姓张,徒弟也姓张;师父姓李,徒弟也姓李;师父姓王,徒弟也姓王——师父姓,徒弟跟著姓。因为一定要有个师父,才可以作出家人,才可以有人给你证明你是出家了,受戒了;但是还都没有离开自己本姓。当时道安法师就提倡,说:“我们不应该跟著师父姓,应该跟著佛姓。佛姓释迦,我们出家人都应该姓释迦,姓‘释’。”当时他这个提议,没有人相信,说这是胡闹,怎么可以跟著释迦牟尼佛姓呢?跟著师父姓这是应该的,不应该有自己那个姓啊!就这么传来传去,当时有几十年的时间也没有通行。

等以后,在印度又传过来一部经典,这一部经典叫《增一阿含经》,里边果然有“四河入海,不成为河;四姓出家作沙门,同称释种”这种道理。“四河入海,不成为河”,四条河那个水到大海里,都不再为河了,都成海了。“四姓出家作沙门,同称释种”,四姓,印度有四种的种姓,就是刹帝利、婆罗门、吠舍、旃陀罗;这四姓出家统统都姓释,同称释种(注2)。由这个证明道安法师这种见解,和经上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。由此之后,所有出家的比丘都姓释了;所以说释道安,“弥天释道安”。以前有的称他竺道安,在一般人说这是两个,其实不是,因为前边他叫竺道安,以后又叫释道安,都是同一个人。

道安法师有很多徒弟,在中国佛教里头,他的功德是很大的。他相貌虽然丑陋,可是等到他弘法的时候,他的缘特别的广大;就是不信佛的信佛了,不愿修行的比丘,见到他也欢喜修行。他相貌虽然丑陋,但是对人人都很有缘的。所以他讲经说法那个法座非常庄严,设备非常美丽,里边有幢幡宝盖,又有金佛像,又有刺绣的佛像,又有画的佛像,画得很美丽很庄严。所以到他那儿听经的人都肃然起敬,都生一种恭敬心。

那么其中就有一尊佛像,是外国送给他的。这尊佛像大约雕刻的手工很不好,所以一般人对这尊佛像不恭敬,就说这个佛像造得不好。他就说了:“这尊佛像本来也不错,造得过得去,唯独头上无见顶那个肉髻造得不太好。”就叫徒弟生上炉火,把肉髻再往好的作一作。这个徒弟就作,就用磨石来磨这肉髻,往光磨,一磨,这肉髻像就放光了,晚间不用灯,它也照得很光很光的。那么一般人到那里细看,肉髻里边有一颗佛的舍利在放光,所以当时的人就说:“哦,难怪安公叫徒弟磨这个肉髻顶相,一定是他知道肉髻里边有一颗舍利。”所以一般人对他更相信。

道安法师当时收了很多徒弟,他的徒弟有很多开悟的,很多都有道德的。所以以后的人,都对道安法师很崇拜。
 

(注1):及姚苌之得长安也,嘉时故在城内。苌与苻登相持甚久,苌乃问嘉:“朕当得登不?”答曰:“略得。”苌怒曰:“得当言得,何略之有。”遂斩之。此嘉所谓负债者也。苌死后,其子兴方杀登。兴字子略,即嘉所谓略得者也。——《高僧传》卷第五

(注2):初魏晋沙门,依师为姓,故姓各不同。安以为大师之本,莫尊释迦,乃以释命氏。后获《增一阿含》,果称“四河入海,无复河名;四姓为沙门,皆称释种”;既悬与经符,遂为永式。——《高僧传》卷第五

四姓,是印度民族之四种阶级: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旃陀罗。
《增一阿含经》云:“尔时四大河入海已,无复本名字,但名为海。此亦如是,有四姓。云何为四?刹利、婆罗门、长者、居士种,于如来所,剃除鬚髮,著三法衣,出家学道,无复本姓。”
本文保留宣公上人当年讲解之四姓: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旃陀罗。
 

 

▲Top

法界佛教总会‧DRBA / BTTS / DRBU
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